截至目前,该工程线路基础开挖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基础浇筑和水泥杆的排杆,线路施工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再举一个例子,目前,在中国碳资产的发行中,从项目发起到进入交易所流通,中间过程至少需要10个月,这么长的时间成本都将变成经济成本分摊到每一个减排企业和控排企业,以及每一个能源消费者身上。整个电力网络从发、输、电、配、售、用、储,是一条无比复杂的价值链,同时因为电力行业非常特殊的即时生产、即时消费,难以储存的特性,导致整条价值链上各环节环环相扣,而且能源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流之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个系统的复杂度、交易成本是呈指数级别上升的。
3.0是减排经济圈,减排量将通过区块链成为特定经济生态圈的一般价值等价物。区块链和能源结构是全方位的结合。第四,基于区块链部署的设备间点对点交互式决策,不需要将信任托付于中心化平台代为决策,实现设备民主,分布决策。我们如何应对?未来能源互联网真正的瓶颈在于,由于参与主体过多,系统的物理和数字复杂性和波动性剧增,再加上身份的模糊性、资源的弥漫性、无所不在的分布性和参与的社会性导致信息流、能量流、资金流无法合一,结果就导致整个能源系统在能量流动和价值流动过程中的过程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剧增,而这些问题大部分来自于参与主体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在价值链模型中,这些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当然这仅仅是理想情况。
但是,绝大部分能源互联网的设计都是从上帝视角出发的,预设了各参与主体都会积极参与,但事实完全不是如此,不仅参与主体对于系统设计者不信任,参与主体之间也缺乏信任。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价值链模型中涉及到的参与方有电站投资者、电站开发商以及屋顶业主,同时也有用电企业、电网公司、财政部,这些参与方的关系看起来比较简单。另外,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大部分发电量由用户自我消纳,对电网带来的冲击相对较小。
不过,我国集中式光伏电站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在政策和资本的助推下,十三五期间,我国分布式光伏项目将全面开花,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不过随着分布式光伏项目不断推广,日后企业的电费开支很可能摇身一变成了售电收入。这一项目就引入了银行和第三方平台,形成了分布式光伏三方模式,一方面提供电站投资需要的融资服务,另一方面,也使电站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利用十三五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业内专家看来,分布式光伏项目既能帮助企业节能减排,又可以产生稳定的收益,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是一个稳健的投资领域。
重点发展以大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为主要依托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具备条件的农业设施、闲置场地等扩大利用规模,逐步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另外,在政策方面,国家依然引导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在下调2016年地面电站电价时,并没有调低分布式光伏的度电补贴。由于项目过于集中、电网不易消纳、输送困难等原因,当地出现严重的弃光现象。按照国家能源局提出的目标,到十三五末,力争太阳能发电规模较2015年翻两番,成本下降30%。
除了政策等因素外,我国光伏产业逐渐成熟,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也推动分布式光伏项目加快市场化。对于负荷平均的企业而言,若配置用电量30%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可实现85%以上自发自用比例。2015年我国光伏实际完成新增装机15.13百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占比91%。集中式光伏电站发展遇到的这些瓶颈,正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优势所在。
一位从事新能源投资业务的银行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万平米屋顶可以安装一兆瓦光伏系统,投资人民币670万元,每年大约可以发出117万度清洁电力。今年6月底,旺旺集团在上海金山区立旺工厂的旺旺百兆瓦屋顶光伏计划首期1.3兆瓦项目正式并入电网。
光伏亿家副总裁马弋崴表示,分布式光伏的发电量优先与本地负荷匹配。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成本降幅接近70%,已经达到每千瓦时1元以下。
在过去几年间,我国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发展呈现冰火两重天。目前,我国中、东部地区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布局的主战场,也是用电消费的重地。到2020年,累计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7000万千瓦。随着集中式光伏电站景气度降低,分布式光伏项目的优势愈加凸显,开始逐渐受到资本的青睐。该项目年发电量将达到138万千瓦时,每年减少1200吨二氧化碳排放,折合超过400吨标准煤。每年可以节省80-90万元电费,并获得40-50万元国家补贴。
而且,在国家电网地区的分布式光伏享受预结算的优待。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会长朱元昊表示,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光伏应用国,还是光伏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大国。
集中式光伏电站一直是投资的风口,大批电站项目集中上马,而分布式光伏项目却几乎无人问津按计划,十三五期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每年还将安排扶贫资金1200万元帮扶玛多县,并计划至2017年全部完成村村未通动力电和动力电不足问题,至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扶贫任务总目标。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玛多县资金5240万元,共安排电力扶贫、产业发展等21项扶贫计划。7月4日,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发布消息称,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首座扶贫光伏电站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10兆瓦扶贫光伏电站累计并网发电188万千瓦时。
玛多县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电站占地面积0.22平方千米,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562万千瓦时,发电纯收益将全部用于玛多县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达到2370元,比2010年增长88.39%,减少贫困人口4948人。该县人均收入2022元,是中国海拔最高、青海省人口最少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通过扶贫帮扶,玛多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达1.98亿元、2471万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10.1%和128.4%。玛多县定点扶贫光伏电站于2016年5月26日竣工并并网发电,采取异地建设的方式,总投资9282万元,站址位于格尔木光伏工业园区,该地区属于沙漠戈壁地貌,是中国光照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按计划,十三五期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每年还将安排扶贫资金1200万元帮扶玛多县,并计划至2017年全部完成村村未通动力电和动力电不足问题,至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扶贫任务总目标。7月4日,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发布消息称,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首座扶贫光伏电站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10兆瓦扶贫光伏电站累计并网发电188万千瓦时。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玛多县资金5240万元,共安排电力扶贫、产业发展等21项扶贫计划。通过扶贫帮扶,玛多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达1.98亿元、2471万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10.1%和128.4%。
玛多县位于青海省南部,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该县人均收入2022元,是中国海拔最高、青海省人口最少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电站占地面积0.22平方千米,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562万千瓦时,发电纯收益将全部用于玛多县贫困人口脱贫。玛多县定点扶贫光伏电站于2016年5月26日竣工并并网发电,采取异地建设的方式,总投资9282万元,站址位于格尔木光伏工业园区,该地区属于沙漠戈壁地貌,是中国光照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贫困人口收入达到2370元,比2010年增长88.39%,减少贫困人口4948人第五,各主体间基于明确的互动规则进行随机博弈,系统呈现中性演化,通过改良互动规则实现竞争进化,最终实现广域博弈,协调演化。
怎么办?我们实验室是全球第一个想到以区块链作为工具实现真正能源互联网,区块链可以做什么?第一,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公正确保信任,公私钥结合的访问权限保护隐私,真正做到保护隐私,可信计量。联盟链以售电为例,区块链1.0阶段实现发用电数据区块链登记,避免上下游纠纷,降低管理成本。
到了3.0时代,将实现零边际成本发电,每块组件自有ID和经济账户,售电收入自动抵消OPEX(运营成本)。在这里,我们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案例作为介绍。